「回顾2021年」影响当代教育的三个决策

2021年,是我国“十四五规划”的开局之年。

今年国家做出了多个重大决策,其中,对我们的下一代的教育事业最有影响,最能引发思考的有以下三件事:

一、“双减”政策 & 教育态度

2021年7月,国家“双减”政策出台,一夜之间所有培训机构消失,随后,多个校外辅导机构倒闭退市,“双减”政策改变了整个教培行业。

作为一个妈妈,双减政策是一项我非常愿意举双手赞成的政策。

我的理解,双减的目的大约有三个,第一是给资本降温;第二是让教育回归家庭;第三是还给孩子自由。

教育原本是简单的“教书育人”,资本的进入使得教育行为成为了“投资”,而投资的目的是赚钱。教育的产业化,使一些民间资本为了挣钱,不惜一切代价宣传补课的重要性,反复强调“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,营造各种不补课不行的恐慌,造成全民焦虑。以育人之名,行吃人之事却受顶礼膜拜,本就是善恶倒置,悖离初心。

在我看来,教孩子,养孩子,原本就是家庭的事。学校教育只负责教授知识,而一个孩子的思想、性格和价值观,则全部来自于家庭教育。父母其实是孩子的行为模板,你教他再多的知识,再多的礼仪,再多的道理,当孩子面临具体问题需要解决时,他脑海里蹦出的办法一定是父母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。

知识不能取代品格,那些写在试卷上的答案,也可能和一个人的善良真诚、积极乐观,并没有什么关系。

关于还给孩子自由这点,恰恰是很多家长最为恐慌的一点。他们习惯常年监管孩子,一旦孩子“无人监管”时,他们就惴惴不安,如临大敌,认为孩子失控了;殊不知,孩子学习的最好方法是自驱力。如何激发自驱力?一定是还给孩子自由。

很多家长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能“开窍”,也确实有一些孩子在青春期时“突然开窍”,奋起直追,最后逆袭成功。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,所谓的“开窍”,其实是有心理原理做基础的的。懂一点心理学的父母,或许就会知道,“开窍”其实就是“顿悟”,“顿悟”是自驱力萌芽的第一步。

“顿悟”在心理学中被荣格叫做“斐乐蒙”,意思是“心中的智慧老人”,这个东西的产生看似在“一念之间”,但事实上,它的出现是“厚积薄发”,也是“量变到质变”的最终迸发,触发这个“顿悟”开关的东西叫做“自由”。

积极心理学家约瑟夫坎铂提到,顿悟需要有三个条件:一是足够的休息时间;二是充分的情感支持;三是手中恰好有可以运用的资源。我们很多的家长恨不得孩子二十四小时都在学习,见不得一丁点孩子“不学习”的片刻,想尽一切手段剥夺孩子的娱乐时间,这样的孩子陷于终日疲于应付,是不可能成长的,更不可能学会“创造”和“创新”。

而“双减”最后要的是什么?

实际上,国家“双减”要的是长远的结果。即一段时期,如五年、十年后,我国的人才将是创新型人才,灵活的思维模式,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,以及应变革新的能力。而这些能力,最大的杀手就是机械性重复的知识、僵化的头脑和单调的应试。

二、“饭圈文化” & 回归本质

今年下半年初始,中央网信办“饭圈乱象整治”专项行动开始,重点打击 5 类饭圈乱象行为,专项整治“饭圈”粉丝群体在网上互撕谩骂、应援打榜、造谣攻击等问题。这些行为破坏了清朗网络生态,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,家庭和学校反响强烈。

8月20日开始,央视连发五篇“央视网评”,对“流量明星”的艺德、演技,粉丝经济被过度透支,“饭圈”中的歪风邪气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和抨击,产生热烈反响。8月27日,中央网信办发出通知,要求进一步加强“饭圈”乱象治理。明确取消明星艺人榜单,严禁新增或变相上线个人榜单及相关产品或功能;严禁呈现互撕信息,及时发现清理“饭圈”粉丝互撕谩骂、拉踩引战、造谣攻击等各类有害信息,从严处置违法违规账号等。“饭圈”治理又进一步。

看看今年以来那些娱乐圈“大瓜”吧:郑爽代孕、吴亦凡丑闻、张哲瀚事件、霍尊恋情、李云迪丑闻、王力宏离婚秒变“渣男”,薇娅逃税、张庭、林瑞阳夫妇微商传销被查等,正当红的流量明星翻车,品牌方的广告投入也跟着“打水漂”。

“流量明星”、“直播卖货”,都是我作为一个社会人,表示十分反感的当代文化;这股风不仅吹偏了未成年人,成年人也难以幸免。

幸好,我和我的家人以及孩子,我们都不追星。固然我们有喜欢的明星,但我们不会狂热的去追随,不论是我们那个时代,还是现在全民娱乐的时代,不顾一切疯狂“应援”的脑残粉行为都一直存在,还记得曾有一则新闻,是小学老师强迫全班孩子给自己喜欢的明星肖战投票,不投票的孩子不许上课,简直惊掉我的大牙!

这种价值观,父母怎么能放心把孩子交到他们手上?

最近各大app发布个人年度使用报告,大数据为我们的消费留下了痕迹,可惜,我本人任何一场卖货的直播都没有看过,我在平台上的消费金额少的可怜,想必平台遇到我这样的“铁公鸡”也是要弃粉的吧。

看看其他人晒出的年度消费报告,你就知道一个人如果不懂理性消费,后果是有多么可怕!

我用的那些购物app,每天都在向我推送各种“猜你喜欢”,各种引诱我们“无度消费”;可惜,他猜他的,我无视我的。

所以,想要彻底治理饭圈文化,首先还得从精神建设层面着手,从引导公众理性消费着手。

挣钱不可耻,但令人鄙夷的是,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挣钱。

这两年我在头条写作,加入了一个教育MCN,大家经常在里面探讨一些教育问题,当然也有人探讨如何流量变现问题;不知为何,我对所谓“流量变现”并无丝毫兴趣。在我看来,写作是为了给人启发,引人思考,而不是为了吸引粉丝,变成流量,最后变成钱;如果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挣钱,那么写作的动机就可能会与个人的初心不符,会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左;难免会出现“哗众取宠”、“迎合读者”、“附庸风雅”、“肤浅媚俗”之态,这是我所不齿的。我希望表达的内容是我自己真正通过思考想要传递的,而不是我知道别人爱听什么就刻意去说什么。

我坚信,任何功利性写作,任何流量跟风,任何所谓的“风口”,都不过是“一时热闹”,谁把它当成自己要走的路,谁就会最后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。关于写作这件事,只有一种东西会永恒,那就是:深度的思考,高质量的输出,真正优秀的作品。

这便是一项政策的导向作用,想要社会氛围清朗透明,人民生活纯粹美好,就要剔除杂质,保持纯净。

从长远来看,一切表面的的热闹和虚妄过后,最后都会回归本质。

本质,永远是最简单最质朴的东西。

三、“元宇宙”与电竞游戏 & 未来社会与职业选择

2021年10月,全球知名的社交媒体公司Facebook正是更为名Meta,元宇宙概念爆红,人类开始了从科技概念逐步走向应用的探索之路;不久后,我国张家界成立“元宇宙”研究中心,我国超4000个“元宇宙”商标被注册,喷发市场泡沫。

之后,全网“元宇宙“三个字充斥眼前,我所在的各个微信群,讨论组,话题吧中,处处开始有人抛出”元宇宙“的概念。

这迫使我去搜索“究竟什么才是元宇宙“?

了解了一圈,大致有些明白,这其实就是未来的社会模式,即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结合。打个简单的比方,我们现在只能和相隔两千公里的家人打电话、视频,互相看到彼此;而在未来,我们可以通过视频或者虚拟世界的数字化,实现与相隔两千公里的家人拥抱、触摸,并闻到他的气味和品尝他的食物。

这听起来似乎很神奇,但其实,所有早年的人类想象都已一一实现。

纵观人类百年发展史:

在汽车发明以前,人们以为马是人类速度的极限;

在飞机发明以前,没人想到自己可以飞上蓝天;

在智能家电出现之前,没人想到出门后还能遥控家里的电器;

在视频通话出现之前,没人想到远在天涯的两人可以面对面聊天;

在手机支付到来之前,没人想到出门不带现金货币该如何生存……

科技的发展,一次次把不可能变为现实,区块链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5G、6G等技术发展,已经让元宇宙触手可及。

最近听说,空中个人交通工具已研发成功,有望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可以低空驾驶个人飞行器去上班、购物和社交。

这不就是我们曾经最喜欢的电影《回到未来》里面的所有场景吗?

而这些,又跟我们当下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呢?

我本人认为,与这个未来场景最有关联的,就是今年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:EDG夺冠。

他们夺冠的那天夜里,作为一个中老年人看着朋友圈里90后们的兴奋惊呼,我是懵的;查了之后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。

EDG是国内的一家电竞俱乐部,他们在今年的《英雄联盟》全球总决赛拿到了世界冠军。从央视点名恭喜,我们就能看出这场比赛的胜利对于电竞事业有着多大的贡献。

那么,元宇宙和电竞游戏这两者的关系在哪里?

我们不要以为《英雄联盟》只不过是一个游戏而已,它与未来的虚拟世界存在着微妙的联结关系。

当代AI体验游戏,大家已经不再陌生,我觉得“元宇宙”简单来说,就是AI体验游戏的延申和升级版。在AI体验游戏中,我们穿戴装备,一切虚拟物品和空间都像是置身现场,真实度接近80%,我们在其中产生的快乐、兴奋、忧伤、恐惧等情感也是真实存在的。

尽管虚拟游戏不是元宇宙,但元宇宙里可能有虚拟游戏的应用。如数字化的通行证(为保护隐私的虚拟身份),再如虚拟世界的个人资产升值(元宇宙房产收租等),再比如,虚拟游戏中的玩家体验感与元宇宙的“体验官”互联,产生新的职业…….这些都是我瞎说的,但我想未必不会实现。

前面说了,在未来社会,创新能力是第一生产力,实际上在元宇宙中的创造才是第一生产力,是对创作者最有保障的生产力。

所以我们不难发现,由于价值互联的元宇宙大趋势,那些鼓励创造类的游戏,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,典型代表是我儿子小时候玩的游戏《我的世界》。

那些令人动脑、引人思考、带有创造力和哲学意义的游戏,谁又能说它不是一种创造能力的运用?

而与之关联所催生出的类似“虚拟世界体验官”等未来的新职业,谁又能说那不是一份可以谋生甚至有所成就的职业?

所以,游戏并不是洪水猛兽,当电竞成为一种高薪职业时,我们就会知道,以我们当前的认知去衡量这个世界的未来,实为幼稚的“以管窥豹”之举。我们一直有众多家长联合起来呼吁关闭腾讯游戏,前段时间腾讯游戏研发大神毛星云去世,甚至引起了一众家长的狂欢,各种“活该,早就应该死“之类的匪夷所思评论突破下限,令人不忍淬读。

打败父母的,从来都不是游戏,而是“无知“。

未来已来。

我们所有的当下,都是对未来的准备。

回顾过去的一年,可以看到,人类的行为正在随着思想的升华,不断发生变化,中国在这一年中也做出了多个重大决策,就是为了给进化的道路扫清障碍,让每个人更为聚焦,专一于创造。

我特别相信“种子原理”。你想在未来结下什么果,那你就要在十年前种下什么种子。首先,种子要选对;其次,要坚持灌溉,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等待的耐心,最后开花结果那就是迟早的。

2021年过去了。

让我们在岁末年尾,为祖国和小家变得更好,干杯。(完)

关注@首席面试专家聊育儿 以职场人才角度审视思考当代教育现状。前亚洲最大咨询公司资深咨询顾问,现世界500强企业首席人才管理顾问,协助上千职场人成长,帮助百名父母育儿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