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邻梦
网友提问:怎样看出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天赋?
如果是小孩学音乐,并且不仅作为兴趣的学习,但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方面天赋。
回复:现代教育最大的难点:发掘并持之以恒地培育孩子们的成长天赋。
生命,被赋予了繁殖能力+生长周期+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,自然创造生命物质之时并没有锁死生命的成长轨迹。每种自然生命除了基本成长形态、体貌特质、营养补给途径,真实的生长状况任然需要生命个体诞生之后自主适应。人类,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具智慧的社群性、高等级哺乳动物,人类被自然赋予了通过消化吸收物质营养成长身体+通过模仿练习获取社会生存能力两项基本技能。
大发明家爱迪生说:“天才是1%的灵感,加上99%的汗水,但那1%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。”没有种子,再好的土地也长不出粮食、水果、蔬菜;不添加酵母,再多的面粉也不可能成为蛋糕、馒头、油条。同样,任何一个人想要在某个人类特定文明领域有所成就,如果没有特别的天赋叠加反复刻意练习几乎不可能达成。那么,为什么说教育最大的难点:发掘并持之以恒地培育孩子的天赋呢?
《马说》
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故虽有名马,祗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
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,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
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而不能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,曰:“天下无马!”呜呼!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!
标准化教学必然抑制成长个性
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:“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,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,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、浇水和培养教育,这叫‘因材施教’。”孩子具备什么样的成长特点并会印刻在脑门儿上,它必须有家长或者老师长久、深入地细致观察才有可能察觉到,并且即使孩子在某方面的成长特质被发掘了,后续教育培养才是真正的世纪工程。
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,并非天资超人一等,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。幼儿园3年、小学6年、中学6年、大学4年……那么,每年毕业千万级大学毕业生中真正的人才却往往只是“凤毛麟角”呢?因为,他们接受的学校教育属于基础素质教育,并不会刻意强化某一个单一学科。相反,如果您把目光转向奥运冠军就会即刻“秒懂”1万小时的锤炼的适用价值,比如2021年东京奥运会跳水冠军全红婵出生于2007年,7岁进入湛江体校跳水中心接受专业跳水训练,也就是说“伯乐”教练陈华明发掘并给予了她“千里马”所必须的培育契机。
常言道:马无夜草不肥,人不得外财不富。”马晚上要偷摸多吃点草才能变肥,人不干点别的,来点儿外财【多指不义之财】是不会富裕的。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,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同样,每个孩子都是特定成长领域的“千里马”,但是真正能够被按照“千里马”方式被教育的极少。因为,绝大多数家长在攀比隔壁邻居家孩子学了什么、普及人类优质社会文化“承贤启智”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职责,绝大多数孩子在特定领域的成长优势往往会被学分“打倒”。
《增广贤文》:“一寸光阴一寸金,寸金难买寸光阴。”人类把时间花在哪里,就会在哪里收获果实。花时间播种粮食的收获食物、花时间撒网的收获鱼虾、花时间旅行的收获见识……今天,孩子忙着挣学分、家长忙着挣钱、老师忙着评职称,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静下心来专心执教。所以,现代教育最大的难点:发掘并持之以恒地培育孩子们的成长天赋。
育邻人的使命: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。
育邻人愿景: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、没有难养的老。
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,需要经历风雨。对于父母来说,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。陪伴孩子需要用心,陪伴不止是看护。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,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——育邻人: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,推进社会德育教化,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。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“独生子女症+隔代教育”难题的公益、普惠性教育事业,与家长一起“量身定制”孩子的成长计划,为孩子们提供游戏、合作、共享成长空间……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