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教育中的两个转化

现代教育中的两个转化

1、以知识为本,转化为以人为本。

现行的教育体制,知识为第一位,人为其次。一个班级里的学生,不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,所学的知识全部都要会背诵,牢记,乃至灵活运用。岂不知学生都有接受的差异度,都有运用层面的不同的灵活度。如果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,难免就忽视了人的差异性。这当然就是以知识为本,而不是以人为本了。

那什么又该是以人为本呢?过程大于结果,也就是说,过程是可以把握的,而结果是因人而异,不能被把握的。那么就不要强求结果,或者说在结果上达到统一,而是强调在过程上统一。比如,上课都要认真听讲,下课都要认真完成作业,这边是过程。至于作业的好坏,听讲的效率,则不应该强求。就如同现在,取消低年级的考试,和分数的排名,都是在过程上下功夫,而不强调结果的表现。

知识又是有标准的,尤其是科技知识,自然知识,都是有标准的。以人为本是不是就放弃这些标准呢?当然不是,只是强调人的差异性,不在人达不达到知识的标准而纠结。

以人为本,而不是以知识为本,就是重视过程,而不纠结于结果,重视人的差异性,而不强调结果的整齐划一。用通俗的话讲,只论耕耘,不问收获。

2、积累知识,转变为运用知识

博文广记,当然最好,但最好的是灵活运用。现在低年级的孩子,因为记忆力好,便被老师要求大量的阅读,当然这是积累知识好的办法。但不在量上下功夫,也不在质上下功夫,而是在过程上下功夫,即看每天是不是在背诵,是不是在刻苦用功,而不在背了多少首唐诗的结果。我们总是有一种担心,很担心我们积累的知识不够,就不能灵活的运用。但其实,对于春天的诗歌,了解那么几首就可以了,真的有必要都要把春天的诗歌背会吗?如果以背会不背,会来要求学生,那么还是重视结果,还是以知识为本,而不是以人为本。

教改的力度在加大应用题的解题能力,其实就是强化运用知识的能力。把所学的知识,具体到生活场景中的一个案例,锻炼学生们处理问题的能力,才是学习知识最重要的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