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前言】
最近几位妈妈找我私聊,关于孩子在学习动力和亲子沟通的问题,我都有给出一些具体的方法,虽然妈妈们听过以后表示有效果,但是仍然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。
其实,父母的情绪状态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,而焦虑的原因正是在于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恐惧。
这就引出我今天想分享的话题:如何培养一个面向未来的孩子?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要思考另一个问题:养育的孩子最终目的是什么?以终为始,去追溯教育的终局思维。
在我看来,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考高分,不是为了上大学,甚至不是为了找工作。
而是脱离了父母的保护,孩子仍然是独立自主的、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、能够幸福地生活。
一、【未来的发展趋势】
科技发展越来越快
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以往人类发展的总和,我们一天接收的信息量可能是古人的一辈子那么多。
AI智能逐步代替人工,各种科技技术也将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,一些简单机械的工作岗位也会机器人取代……
资源越来越不平均
大家知道二八定律吗?
它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:任何一组东西中,最重要的只占其一小部分,约20%,其余尽管是大多数,却是次要的。
所以有数据显示:20%的人状态很好 80%的人状态不好;20%的人是富人 80%的人是穷人;20%的人掌握世上80%的财富和资源。
而在未来二八定律的数据比例可能会越来越大,从2/8变成1/9,甚至是1/99。
二、【永恒不变的4项能力】
既然世界变化如此之快,我们也许无法追逐,但是有没有不变的需求呢?在变化中寻找不变,就是降低焦虑、更有目标的方法。
身心健康
生而为人最基础的需求,就是获得健康快乐。身体和心理的健康,是每个家长对于孩子最普通的愿望。
按照生长发育的规律,给孩子健康的饮食、充分的睡眠、适量的运动;心理上,陪伴和倾听孩子,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。
这些行为都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,每位父母都要用心去经营和孩子这段宝贵的关系。
基础技能
这一块是家长最关心,也是比较显化的能力,通常也是学校学习的技能:认字、做题,写作、表达,生物、地理、化学,音乐、画画、体育等等。
这些技能非常重要,它们是孩子在某些具象发展领域的参照,家长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去发现孩子的天赋和特长,因材施教。
综合技能
这是把基础技能整合在一起,去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能力。这其中还包含了人际交往、团队组织、项目管理等综合技能。
平时在日常生活中,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主题活动,让孩子通过查资料、咨询他人、合作去完成任务。
这项能力不是等长大了再去完成,而是从小就培养,这是日后能够从众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能力。
成长心态
人的一生会遇到不断的挑战和困难,如果局限于某个阶段的学习,在新鲜事物来临时,会无法适应,淘汰的发生会让你措手不及。
终身成长的心态在于,要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无止境,成长无止境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,丰富自己的人生,才能和世界的发展同频。
而这项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格局和境界,当家长自己热爱学习、不断进步,就已经在激励和影响孩子的成长。
三、【超越机器的3个能力】
要说人工智能和我们人类的差别,主要就是在情感发展和思维认知的方面。这也是我们能够超越AI,赢得竞争力的关键所在。
审美力
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先生很早就提出,要给孩子做“美育”教育。要知道,机器可无法识别美与丑的区别所在。
审美力可以帮助孩子打开对世界的感受、艺术发展的空间、美好事物的向往,这都是增加幸福感的事情。
另外,我还听说过一句话:商业最终也是一种最高形式的审美。可见审美力是可以迁移到任何领域的。
平时多带孩子去大自然游玩,每天和孩子一起共读优质绘本,清晨或者傍晚放上一首优美的音乐,都是在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对于美的感知。
想象力
机器能做的是根据人类已经完成的事情,去分析和设计最好的方案。而人类最大的智慧在于大脑中不断涌现的创意,去发明更多创新的事物。
每个孩子的心中都蕴含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家长要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创意。当孩子说出一些看似天马行动的想法时,一定不要否定和打断他们,给他们提供环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这个过程就是探索和创新的开始。
同理心
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就是:如何获得幸福?而研究表明,幸福的人,并不是最有钱或者是最聪明的,而是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。
人是通过帮助他人去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,也是在相互倾听中获得归属感。
家长平时在和孩子沟通时,要学会情绪管理和倾听,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,这种互动模式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,给孩子做好的榜样。
【最后的话】
有道无术,术可至深;有术无道,永远止于术。
教育的道在于,父母将自我修炼看作是一生的课题,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引领孩子去做最好的自己。
未来的世界如何变化,我们或许无法抓住,但是让自己变得更好就是教育中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。
愿所有父母共勉!